首页 专家风采
专家风采
尉向东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岩石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矿产资源规划、资源储量核查、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工作。完成了《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河南省找矿行动计划》、国家整装勘查区实施方案(河南部分)、《河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总体方案》和《河南省国土资源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编制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河南省叶舞凹陷盐矿普查、秦岭—大别山地区与铜钼金成矿有关的花岗岩成矿作用及深部成矿预测、参与河南省中新生代盆地盐岩、天然碱矿调查、河南省煤层气资源调查等项目工作。先后获得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撰写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被授予“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薛良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资源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了数十项省部、厅级、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及地方性项目,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国土资源的科研、规划,矿产资源勘查、核实,地质遗迹公园保护,资源经济政策、能源问题研究,数据库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矿业权交易前期工作、网上交易系统建设等工作。在《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中国科学》、《地球学报》、《岩石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化学》等刊物上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小秦岭桐沟金矿反转构造及找矿矿物学》专著1部。1998年1月获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第六届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03年6月获第七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2005年1月获首届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称号。


常秋玲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地质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第四纪地质学博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国土资源调查与评价、各类规划编制、生态环境评价、数据与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完成的重点项目有河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及信息化工程、GPS/PDA技术在河南省土地调查中的示范与应用、国家重点煤炭基地河南省土地复垦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河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总体方案、河南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规划、河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国土多功能利用综合评价示范应用研究(河南省)等。主持(参与)完成科研、生产项目90余项,发表专著5部,其中,第一作者1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5篇,获得省(部)、厅(局)级奖励16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实用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个人先后被授予国土资源部“青年科技骨干”、河南省国土资源“学术带头人”、全省地籍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 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系矿床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地质、矿产科研等工作,在地学数据库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先后主持、参加完成1:5万板桥幅、胡庙幅区域地质调查、京九铁路沿线(河南段)地质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研究、河南省主要固体矿产国有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及深部找矿研究,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项目管理系统建设等重大项目,主持(参与)完成地质、科研、数据库建设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河南省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个人先后被授予“巾帼建功标兵”、“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个人”和“科技统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苏凯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找矿地球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地球化学勘查、地质矿产勘查、岩矿测试、环境监测、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工作。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完成河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郑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等多项省、部重大专项调查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河南省荥巩煤田煤下铝(粘)土矿普查、登封市小红寨玻璃用石英岩详查等地质矿产勘查、科研项目,编制各类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技术报告8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论著5篇(部),取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获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个人先后获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突出贡献奖”和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赵荣军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赣州地质学校地质调查找矿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地球化学勘查及相关科研、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工作。主持和参与科研、生产项目1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12篇,参与出版专业著作5部,获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获省政府“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张宏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调查设计治理、矿产地质规划、地质项目管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等工作,参与完成河南省“十五、十一五”国土资源规划、河南省探矿权设置方案、河南省地质找矿总体方案、河南省找矿行动计划(2010-2015)、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三年成果汇总报告(2010—2013)、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等项目的编制工作。主持完成中型、大型矿产勘查项目3项,主持完成《河南省非常规天然气调查评价与选区》项目设计及实施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个人被授予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邢永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山东建材学院地质专业,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组成员,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应急专家,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自然资源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向专家库成员,生态环境厅土壤环境、地下水、生态环境方向专家库成员。参加工作以来,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调查、修复,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的一线工作,完成各类生产、科研项目120余项,主持编写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成效评估规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各阶段技术要点,并在全省推广应用;主持完成河南省岩盐、天然碱开发对土壤污染影响论证报告、河南省孟津县王良煤普查报告(水文地质部分)、河南许昌至安徽亳州高速公路(河南段)工程地质勘察、中国铝业公司渑池县雷沟铝土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山东德州至河南商丘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评估等重点项目。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6篇,英文论文2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持2部),编写土壤相关类河南省地方标准4部,获部、厅级荣誉28项,2008年9月入选国土资源部青年科技骨干,2010年4月获得河南省第十届青年科技奖,由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任命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以第一作者身份连续三年获得2007、2008、2009年度河南省地质学会优秀科技论文特等奖;被授予“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军营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9年6月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矿产勘查、矿产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绿色矿山建设等技术工作。组织实施“河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获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突出贡献奖”。主持“河南省绿色矿山制度体系建设与动态评价”项目,制定了《建筑石料、石材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B41/T 1665-2018)等7个绿色矿山建设河南省地方标准,制定了河南省绿色矿山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程序、河南省绿色矿山建设评估现场评分表。获得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出版技术专著2部,学术论文8篇。


李明立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学位。自199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区域地质构造、花岗岩成岩与成矿作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和生产工作,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合著出版学术专著2部。2007年入选原国土资源部“青年科技骨干”。


秦 正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大学学历,工程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调查、地质遗迹保护、绿色矿山等方面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三峡库区湖北省兴山县新县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期规划调(勘)查、京珠国道主干线安阳至新乡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中央及国家重点项目20余项;主持完成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南阳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保护等中央财政、省财政地质遗迹保护项目10余项;主持制定河南省绿色矿山建设标准7项。被授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青年科技骨干”、“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方士军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工程地质专业。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矿区水文地质、水源地勘查、民用水井和地热井的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调查等多方面工作。主持完成《唐河县五里河水源地勘探报告》、《郑州大学护理学院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鸿鑫文博公寓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郑州至西安新建铁路客运专线(盐镇-灵宝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南阳市卧龙区蒲山石灰石矿矿山环境治理》、《鹤煤七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原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栾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豫南黄土-古土壤地质特征及古环境研究》等项目。主持完成各类生产、科研项目近140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个人于2009年被授予“建院50周年十佳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杜春彦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系地质学专业及沉积学专业。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要从事过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省市县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评估、资源调查与评价等工作,承担的重点项目有河南省矿产资源规划专题研究、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小秦岭)、河南省新生界沉积盆地岩盐天然碱资源调查、河南省重要(优势)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及河南省南水北调总干渠部分渠段及配套工程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评估等项目,主持(参与)完成科研、生产项目50项,发表论文、论著7篇(部),获得厅(局)级、行业协会奖励1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2005年被河南省国土厅评为“青年科技骨干”。


吕国芳

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矿床学专业。长期从事地质矿产领域科研工作(1993-2006多种经营)。1992年主持完成地矿部直管局项目卢氏锰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热水沉积岩、热水沉积成矿,获部直管局三等奖。2010年主持完成洛阳市和郑州市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分别获部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2014年主持完成河南省深部找矿研究,国内首次提出易碎裂型和不易碎裂型斑岩钼矿成矿模式,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寄生于斑岩成岩系统中等认识。2016年主持完成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并指导洛阳等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2020年完成河南省科技创新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郭文秀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京大学铀矿地质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地质矿产、水工环地质等工作,承担完成重点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生产项目22项,发表论文9篇、论著3部,获得省国土资源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詹 怡

高级会计师,毕业于河南河南省财经学院会计专业。2001年通过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200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大型项目建设办公室评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评标专家”;2013年进入“河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现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熟悉并掌握国家财经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等;多次参与本单位有关制度的制定,具备综合分析单位财务状况的能力;近年参与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项目预算及决算评审数十项。先后在《财税与会计》《创新科技》和《河南注册会计师》刊物上先后发表了《关于企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审计》、《浅议内部审计准则》、《固定资产折旧审计初探》和《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技巧》等多篇论文,其中《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探讨》一文在2004年七月被评为2003年度河南省优秀财会论文二等奖。


马旭东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地质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主持和参加部2004年资源补偿费项目—河南省卢氏县大洞沟(四道沟)铅锌矿普查、河南省卢氏县大洞沟铅锌矿M1矿体详查》(2007年)、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井南凹矿区水泥灰岩矿补充详查等各类项目数百项,其中主持项目300余项。先后获得原地质矿产部“八五”定向科研成果三等奖,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一等奖,河南省“十五”期间全省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等奖励。


余 坤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数学地质专业,获工学学士,毕业后先后从事地质、计算机、土地利用调查工作,现从事国土利用评价调查工作。参与完成了微型计算机在数学地质中的应用、河南省华北陆台南缘富碱侵入岩地质特征及含矿性研究、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河南省农业地质调查项目等省级项目;主持完成了信阳市农用地定级估价、陕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永久陕县基本农田划定、机西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预审等生产研究项目。公开发表专著1部,论文12篇。先后获省部级三等奖2个;省厅科学技术一等奖6个,省厅科学技术二等奖5个,省厅科学技术三等奖3个。入河南省招标投标、河南省土地整治项目、河南省土地用预审、河南省土地确权调查专家库。


庞继群

高级工程师,工会副主席,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大专学历。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与了小帮岭桐沟、金渠、太阳沟等矿区的矿产资源储量核查及科研工作,完成郑州至合肥高铁工程、青海至河南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准东特高压直流输变电线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评估百余份。获得原地质矿产部三等奖1项、原冶金工业部黄金管理局一等奖1项、河南省黄金管理局特等奖1项、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马 惠

高级经济师,本科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会计学专业,郑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长期从事财务会计、资产管理、商务经济等方面的实践工作,依据政府采购法律政策法规,结合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分别制定了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物资采购工作手册》、《办公室设备配备标准》等。参与政府采购、综合招标、矿山环境和土地复垦等项目评审工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申报课题3项,河南省哲学社会课题《基于公共产品视角的河南流通体系建设研究》等;获奖3项,2013年参与完成郑州市社科联重点调研课题《基于都市区建设的郑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获得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成果二等奖项(第二名)等,兼任郑州市人民监督员。


张 荔

高级会计师,毕业于郑州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财务会计、矿业权评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开发利用方案评审、划定矿区范围评审、压覆省财政地勘基金评估及压覆协议签订等工作。主持完成许昌铁矿、禹州市天安矿业有限公司、河南金源黄金矿业公司祁雨沟峪孟沟金矿等采矿权评估报告30余份。参与完成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舞弊审计研究、河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制定研究(煤和金属)。发表《矿业权价值评估中影响现金流量法参数选取的因素分析》等4篇论文,其中两篇论文《我国研究与开发费用在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谈企业财务约束机制的构建》获优秀论文奖。


温宏亮

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长春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与勘查、吉林大学现代电子及外贸管理双学士学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工程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业权交易、矿产资源储量评审、遥感信息等工作。先后主持完成《新安至伊川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等十余个地灾评估项目;受省厅委托,组织实施矿业权挂牌出让探矿权9批次成交36个,采矿权9批次成交11个,成交价款1亿5千万;组织评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1136份、各类储量报告2100余份;参与制定《固体勘查采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撰写论文5篇,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河南省优质测绘工程(成果)二等奖及河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各1项。


路东臣

高级工程师,1996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水工环调查等工作,主持(参与)完成科研、生产项目百余项。主持完成了郑州市城区浅层地热能勘查与区划、鹤壁市新城区浅层地热能调查、河南省固始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永城市城市地质调查、河南省辉县市薄壁煤详查(水工环部分)等省级重大项目。获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国土资源部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潘元庆

高级工程师,1997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土地管理专业,2008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专业(土地管理方向)毕业,获工程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空间规划、土地评价、土地调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耕地破坏鉴定、环境调查与评价等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及研究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参与承担完成了400个生产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河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技术标准建设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服务。获河南省科协一等奖1项(第一名),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16项,其中,一等奖6项(第一名4项));获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4项(第一名2项);获“河南省第十届青年科技奖”、“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先进个人”;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制订了6项河南省地方标准《金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建筑石料石材矿、煤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和《富硒土壤硒含量要求》;出版学术专著4部,其中第一作者2部;在《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等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发表论文28篇,其中被EI收录2篇(其中1篇为英文论文),中文核心期刊12篇。


赵鸿燕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地质遗迹保护、遥感技术应用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先后参与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等5个地质公园申报及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等7个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工作。主持完成河南省重要地质遗迹保护政策研究(河南省国土资源重大改革创新问题研究课题)和河南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动态评价项目,参与主持河南省矿业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研究、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坡度分级图编制技术研究及《河南省地质环境图系编制-河南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专题等项目。发表论文20余(第一作者8篇),出版专著1部(副主编),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学术奖—河南省决策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


潘 涛

高级工程师,土地估价师。河南大学人文地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至今,主要从事土地科学、规划、调查、评价等方面研究及相关业务工作。主持、参与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30余项,其中,2019年,承接并主持南阳市、濮阳市、栾川县、西峡县等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主持完成省、市、县级土地调查项目20余项,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主持完成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开发区调查、建库及汇总工作;主持完成禹亳铁路改建工程、机西高速、安罗高速、沿太行(河南段)高速等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土地预审工作40余项。2009-2019年,主持开展600余宗非法占用破坏耕地的鉴定工作,为配合公检法部门严厉打击破坏耕地涉罪案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出版学术专著2部,公开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为8篇),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河南省社科联奖1项,河南省优质测绘工程(成果)奖1项。


李天阁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土地管理专业,2008年9月取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硕士学位。现从事土地规划、土地评价、土地整治及政策研究等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完成国土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研究;主持完成淇县、渑池、新郑、新安、西峡、西平、郸城等7个县(市)的城镇基准地价更新、鹤壁市农用地定级估价、驻马店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等工作;主持完成全省第一例非法占用耕地破坏鉴定工作,并长期负责该项工作;主持完成各类建设项目土地预审工作60余项;参与完成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平顶山市、南阳市及陕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等;参与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及人地挂钩政策研究等工作。主持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研究》及《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具体形式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南省科普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5篇(核心期刊2篇),合著专著1部。2010年被授予“河南省国土资源青年科技骨干”荣誉称号。


祝朝辉

高级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地质科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规划等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河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秦岭-大别山地区与铜钼金成矿有关的花岗岩成矿作用及深部找矿预测、河南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河南省矿产资源规划等省部级重大项目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地方行业标准制订4项;获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获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先进个人“突出贡献奖”。


戴立乾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郑州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过土地规划、用地预审、农用地分等定级、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遥感监测、信息化、地理信息、地质环境、地质矿产数据库、地质公园、全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多项省级两权价款科技攻关项目,其中,3项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完成多项省重点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公开发表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核心期刊论文5篇,2篇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合著专著4部,获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被授予“省国土资源青年科技骨干”荣誉符号;省国土资源动态监测重点实验室成员,省地质矿产类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省综合评标专家。


葛利玲

高级工程师,土地估价师。2001年毕业于焦作工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大学本科,工程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省级、市级生产科研项目60多项。主持完成濮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南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前期专题研究、南阳市土地规划与二调对接、驻马店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及修订、内乡县土地整治规划及数据库建设、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方案、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庄、八里堂、蔡小楼、万提口村等村庄规划;参与完成了省级课题河南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专题河南省自然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研究等。公开发表论文9篇,合著2部,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成果奖一等奖1项。2007年被授予“河南省国土资源青年科技骨干”荣誉称号。


康鸳鸯

高级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方向,农学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土地评价等工作。主持(参与)完成科研及生产项目65项。主持完成自然资源部公益性项目中国多目标国土空间规划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国土多功能利用综合评价系统示范应用(河南省)、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国土资源重大改革创新问题研究成果综合集成研究、省部联合项目中原经济区国土空间开发战略研究和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衔接研究、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获成果奖励14项,其中,国土资源部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18年度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公开发表论文16篇,出版《基于生态安全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研究》、《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等论著8部。个人先后被授予省国土资源厅“青年科技骨干”、“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胡 晓

高级会计师,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9年取得武汉大学会计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财务、审计、行政管理等工作,参与项目的预算编制、审核、决算审计等工作,获得省国土资源厅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先后发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究》、《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等论文;多次抽调参加巡视(察)、审计、监督检查等工作。


王 兵

高级工程师,河南农业大学土地管理硕士,现从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土地调查评价、省地勘基金项目管理、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评估等工作。主持完成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中原经济区(河南部分)国土生态安全分析与生态空间构建研究、河南黄河滩区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河南省地质矿产科技创新与主攻方向研究、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环境及其灾害的预测和防治研究、省级规划专题研究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等限制、禁止开采区与矿业权关系调查研究、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勘查分区及勘查区块调整方案和常村煤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鲁山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等科研、生产项目60余项。获奖15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2007年取得全国第一批土地拍卖师资格证,2010年被授予“河南省国土资源青年科技骨干”荣誉称号,先后作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三轮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成果审查专家组成员。

 


王争艳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土地规划、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评价、土地调查及土地科学研究等工作,共完成各类科研、生产项目50余项,其中省级项目10余项。先后完成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河南黄河滩区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河南省空间规划专题--河南省国土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研究、中原经济区土地综合整治研究、河南省人地挂钩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研究、河南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等科研项目,完成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南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及专题的编制工作,完成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预审等各类生产项目30余项;合著出版专著2部,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核心期刊5篇);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成果一等奖1项,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优质测绘工程二等奖1项,被授予“河南省国土资源青年科技骨干”荣誉称号。


邱蓓蓓

高级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毕业于武汉大学,会计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完成院财务初始数据库建设、营改增改革、政府会计改革、预决算管理等多项财务重大工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有价值学术论文4篇。个人先后获得“先进个人”等荣誉,主持完成的单位预决算工作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先进单位”和“部门决算工作先进单位”。


时永志

高级工程师,2006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从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矿产资源规划、矿业经济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完成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参与完成项目30余项。获得国土资源部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有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洛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规划类项目10项;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黄河流域国土规划、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研究等专项规划等7项;河南省煤炭资源总量预测与找矿方向研究、河南省新生代沉积盆地岩盐天然碱资源调查、河南省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及深部找矿研究、河南省主要成矿区带深部找矿研究等科研类项目12项;河南省国家出资矿产地清理、河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清理甄别等矿政管理类项目5项;蒙西及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压覆矿产资源核实报告、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区规划调整论证方案等社会服务类项目15项。


郭 艳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郑州大学,信息技术专业工学博士,现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督评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研究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国家层面的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分类指南、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评估、全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核查、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人地挂钩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全国开发区集约节约利用状况评价等有关工作,承担完成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数据库建设、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河南部分)、河南省空间规划试点等有关研究,参与起草修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建设用地项目报批精简等方面有关文件。参与完成科研、生产项目60余项,获各级科技奖十余项,其中省部级奖2项,地厅级一等奖4项;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6篇,其中EI检索收录2篇。参与出版著作3部,个人获得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联合提名的“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先进个人”称号。


贺传阅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工学硕士。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土地复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省级、市级生产科研项目50多项。主持完成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二调对接、商丘市土地整治规划、南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南阳市国土空间规划、西平县城区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西平县土地整治规划、部审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等多个项目,参与完成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专题研究、河南省黄河滩区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等多项工作。公开发表论文5篇,合著专著2部,荣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个人被授予“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饶 欢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郑州大学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现从事河南省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工作和相关地质勘查研究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科研、地质勘查项目10余项,独著及合著专业学术论文1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合著专著2部。获河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河南省地矿局地球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河南省有色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被授予“河南省国土资源青年科技骨干”荣誉称号。

 


刘晓丽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主持完成的重点项目有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专题、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专题等;完成《金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B41/T 1669-2018),《河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豫自然资发〔2019〕48号)等地方标准的编写;参与完成科研、生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4篇,获得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个人被授予“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王 涛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华北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12月取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地质科研、绿色矿山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河南省绿色矿山建设和评价、河南省绿色矿山制度体系建设与动态评价、河南省地质矿产科技创新与主攻方向研究、中原经济区(河南部分)国土生态安全分析与生态空间构建研究、发展绿色矿业推进矿山复绿建设和谐矿区策略研究、河南省绿色矿山建设示范性成功模式研究等省部级重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篇(核心期刊1篇),合著专著2部,参与地方行业标准制订4项。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被授予“河南省国土资源青年科技骨干”荣誉称号。


曹希强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申报建设及规划编制等方面工作;负责完成中央财政、河南省财政地质遗迹保护项目7个,地质公园申报或规划编制项目5个,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技术服务项目3个,地质遗迹(矿业遗迹)调查评价项目2个,国家、河南省重点项目涉及地质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影响论证项目6个;编制《河南省矿业遗迹资源调查评价》《河南省黄河国家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河南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利用现状和风险评估》《河南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论证》等技术报告;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


卢 磊

高级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工程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从事水工环地质勘查、生态保护修复、矿产勘查等工作。主持(参与)完成科研、生产项目百余项,其中主持了荥巩煤田煤下铝水文地质普查、河南省地热地质成果集成与综合评价、聊兰断裂(河南省范县段)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高光谱估测与遥感监测监控重金属污染土地技术研究、鹤壁市全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郑州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等省级重大项目;主要参与了郑州市城区浅层地热能勘查与区划、鹤壁市新城区浅层地热能调查、河南省固始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河南省永城市城市地质调查、豫南黄土古土壤地质特征及其古环境研究等多项省级重大项目。获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1项,省国防科技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本。